33.gif

文章 当前位置: 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 文章 > 生活语文课教学中弱智儿童的生活行为养成教育
生活语文课教学中弱智儿童的生活行为养成教育
作者:满园园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6-10-15浏览:947
文章摘要:《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2007年2月2日)为特殊教育学校弱智儿童的教学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活教育。此方案的培养目标中指出使弱智儿童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初步的适应生活、社会和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因此,培智学校的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在教学中尤其重要。本文从生活自理行为、交往行为、劳动行为三方面对弱智儿童的行为养成教育做以阐述。

生活语文课教学中弱智儿童的生活行为养成教育

                   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满园园

 

关键词:生活教育   适应社会   服务自我   行为养成

摘要:《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2007年2月2日)为特殊教育学校弱智儿童的教学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活教育。此方案的培养目标中指出使弱智儿童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初步的适应生活、社会和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因此,培智学校的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在教学中尤其重要。本文从生活自理行为、交往行为、劳动行为三方面对弱智儿童的行为养成教育做以阐述。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200722日)的出台,为培智学校的弱智儿童的教学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活教育。其中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使弱智儿童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初步的适应生活、社会和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加之,近年来培智学校入学的新生智力残疾程度的日趋严重,因此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基本生活行为的养成教育则尤为重要。本文就生活语文课教学中弱智儿童的生活行为养成教育谈以下几点:

一、生活自理行为的养成教育

生活自理行为是弱智儿童最明显的社会适应行为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切适应的基础,是弱智儿童生活所必须的条件。

1、正确的衣着行为

正确对待衣着是弱智儿童各种行为中最基础也比较困难的行为。他们难以掌握正确的穿衣脱衣技能,不了解有关衣物的知识,更不知道如何保洁衣物。这就需要教师在生活语文教学中传授衣着技能和有关衣着的知识,同时要求教师在实际生活中要求弱智儿童去学习这种行为。例如:在教学校本课程《衣物》这一单元时,首先让儿童认识上衣和裤子等,然后,教他们分清衣物的前后和内外,接着教授如何穿好衣物,最后教给他们日常保洁衣物的知识。以上这些步骤除了在课堂上逐步细致教授外,具体细则实施要在实际生活中要求弱智儿童不断实践,及时纠正,不断指导。正确衣着行为的养成要坚持不懈,长期要求才能逐渐养成。

2、基本的饮食行为

基本的饮食行为是弱智儿童生存的必需保障。教师在生活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弱智儿童基本的进食技能、饮水技能和使用餐具的技能等。教学中首先可以通过具体具体实物来培养训练弱智儿童的基本饮食动作:咬、嚼、咽、吞、吐、吸、喝等。其次,培养弱智儿童对生活中常见餐具的认识和使用。再次,让弱智儿童了解一些食物有关知识。比如认识常见的蔬菜和水果、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各种食物的吃法、食物和健康的关系等。

3、良好的如厕行为

在生活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弱智儿童表达如厕愿望。也就是说当自己有如厕愿望时,要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意图,知道及时去厕所。例如: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和手势指示,表达自己如厕的愿望。其次,要让弱智儿童了解厕所相关知识。比如认清几种常见的男女厕所标志,厕所中厕纸的投放,如厕后冲刷厕所等。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如厕基本技巧。如在大小便时要脱好裤子,如厕后学会整理好衣裤,如何使用手纸,如厕后要洗手等。

4、独立的起居行为

弱智儿童养成良好的睡眠节律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前提保障。生活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弱智学生按照学校定制的时间表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及时洗漱。其次,还要培养弱智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在生活语文教学中教给他们良好睡眠常识,比如睡觉保持安静,不随便下床走动,即使自己没入睡也不能去打扰别人休息。弱智儿童独立的起居行为的养成需要教师课后和生活值班教师做好交接、联系和沟通,真正让弱智儿童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

5、良好的卫生行为

良好卫生行为的养成不仅有益于弱智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改善弱智儿童的外表形象。因此,生活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强化弱智儿童洗手、洗脸、洗头、洗澡、刷牙等行为,会擦鼻涕和口水等,教会弱智儿童换洗衣服知识和饮食卫生知识。

二、交往行为的养成教育

广义的交往行为主要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等的交往。本文说的交往行为就是训练弱智儿童在生活交往中发出和接受信息的技巧。

1、发出信息的技巧

发出信息技巧主要包括教给弱智儿童与他人打招呼、向他人索要东西、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在教给弱智儿童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弱智儿童使用体态语。例如:会向他人微笑、向他人点头、学会使用脸部的表情变化(生气、笑、哭等)、手的动作、身体的动作等。其次,口头语言的运用。教学弱智儿童运用比较清晰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愿望。例如:说再见、阿姨好、老师好、叔叔好、哥哥姐姐好等。在教给向他人索要东西技巧中教师首先要让弱智儿童知道索要的是什么东西。例如:食物名称、玩具名称等。其次,要让弱智儿童懂得自己的要求只有得到他人的同意才行,让弱智儿童知道学会忍耐并取得他人的同意是非常重要的。在教给弱智儿童主动与他人交往活动的技巧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弱智儿童学习请示参加活动的技巧。例如:自己想参加活动时,会用语言和手势表达,知道走到活动场所中去。其次,教会学生如何邀请他人参加活动的技巧,教师可以教儿童学习拉他人的手走到活动中去,或走到他人身边用手拉他人并指活动地点,也可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等。

2、接受信息的技巧

接受信息的技巧主要包括留意他人的体态语言、听懂他人的语言、做出恰当的反应。在教会弱智儿童听懂他人的语言和留意他人的体态语言中教师首先要教弱智儿童如何留意他人的面部表情和目光、如何听他人所说的话等。例如:识别别人高兴、不高兴的表情,允许、不允许的目光,他人说的是什么话等。其次,教会儿童留意他人的动作和手势。例如:什么样的手势代表什么语言,什么样的动作表示什么意思等。在教给弱智儿童做出反应技巧中,教师必须明确:要使弱智儿童学会接受他人的逗弄、抚摩,回答他人的提问,接受或不接受他人的邀请,并能以手势、动作、表情、语言来予以回答。例如:他人邀请做游戏,弱智儿童可以用不同方式来做出反应,可以用语言回应“我也玩或我不玩”,也可以用动作表示,点头或摇头,还可以用表情反应,高兴或者哭等表情。

三、劳动行为的养成教育

生活劳动行为的养成,有助于弱智儿童矫正生理缺陷,增强身体素质,促进感知觉的发展和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弱智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1、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态度

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这在弱智儿童培养目标中也极为重要。而对于弱智儿童而言,关键之一就是通过具体的劳动活动,让儿童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成功的快乐感。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锻炼儿童的劳动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模拟和实践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及时给予鼓励。教师也要在课堂之余做好榜样作用,参与到平时的卫生扫除中并给予弱智儿童劳动的指导,让学生体验参与劳动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关键之二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及时将弱智儿童在学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育方式等告诉家长,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劳动情况,端正家长的观念,让弱智儿童的学习在学校和家中保持一致。这两点都做到,将大大促进弱智儿童良好劳动态度和习惯的养成。

2、培养简单的劳动行为

简单劳动行为的培养目的是使弱智儿童能学会简单照顾自己,学会处理简单家庭事物。对于弱智儿童而言,简单的劳动行为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和简单家务劳动。在弱智儿童简单自我服务行为养成中,教学中可以通过衣、食、住、行来培养。例如:打水、穿衣、吃饭、如厕等行为。另外则主要是通过学校的卫生打扫来培养。例如:擦桌椅、扫地、捡校园垃圾、收拾摆放班级物品等。在弱智儿童简单家务劳动行为的养成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和情景,让弱智儿童模拟进行简单劳动锻炼。例如:在创设的情境和情景中模拟整理房间、到超市买东西、收拾餐具、使用简单家具等行为活动。当然,学校的教学和实践一定要跟家庭训练密切结合进行。

总之,在弱智儿童生活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时刻不忘弱智儿童的生活行为养成教育,使弱智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他们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奠定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200722日)

2、《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2002  张福娟

3、《特殊教育辞典》2006.5  朴永馨

4、《弱智儿童行为分析》北医学院学报 200304期  罗培安

5、《弱智儿童智力与适应行为的特征与关系分析》  中国特殊教育杂志 200512

6、《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分析》心理与发展教育杂志199701

 

 


责任编辑:本站

评论 更多>
暂无评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2000    举报邮箱:jubao@xkw.cn 技术支持:学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