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gif

文章 当前位置: 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 文章 > 聋校语文教学中手语与语感的对接探究
聋校语文教学中手语与语感的对接探究
作者:高媛媛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6-10-15浏览:986
文章摘要:聋校语文教学中手语与语感的对接探究

聋校语文教学中手语与语感的对接探究

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   高媛媛

【内容摘要】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本文结合作者个人教学实践,将手语和语感对接,在对手语的规范性要求、语感分析的基础上,在语境感受、品词析句中,对手语表达的机械现象施加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手语语感表达能力。

【关键词】手语  语感  对接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它是从整体上直观语言对象,进而体验出的一种语言模式。审视目前聋生的语感状况,口语发音清晰度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说话较慢、节奏和音调不正常,换气、声音的响度和高低掌握不好,有时增加或省略某些音节,发某些辅音时,舌头位置不正确,健全人难以听懂。而手语词汇量的限制,词语表达意义的泛化,形容词使用的贫乏等,都导致了手语表达方式和意义的机械枯燥,过于直白,缺少感情色彩,毫无语感、乐感、美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基本理念,笔者认为手语与语感的有效对接,在口语、手语和书面语能力综合培养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必将为聋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融入社会架设一道成功的桥梁。

一、在手语表达中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同是手语,有的如行云流水,余音袅袅;有的悠然清晰,干净准确;而有的则拖泥带水,僵硬机械。原因就在于手语是有语感的,它是在对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之上流露出来的。事实证明,清晰的手语可以减少彼此沟通的障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率。

1)语感教学,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

 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概括了语感形成的过程,感受是前提,领悟是关键,积累是基础,运用是目的。指导学生以文本为基础,学习标准手语,正确感受语言材料,并运用语言,这是聋生语感形成的基础。例如学习《飞机遇险的时候》这一课,首先要将全班学生的手语一致化,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满身的冰雪融化了”、“机舱里一片沸腾!”……声音抑扬顿挫,节奏舒缓有度,手语准确大气,表情慷慨激昂!这是一种以读为本,从课本整体入手,再到局部,最后又回到课本整体的语感教学法;然后通过高声朗读,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语感的感悟把握能力;再推荐相关优秀课外作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朗读,可以使我们的手语更优雅,让我们的笑容更自信,让我们的课堂书声朗朗。

2)语感分析,学生对语言的感觉由自发到自觉的过渡状态。

美国学者柯克说过,儿童的听觉损伤对聋教育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困难问题,其中尤以沟通问题为甚。因此要重视手语语感教学,注重词汇积累,课题上要为语文教学留出基本功训练的时间,强化表词达意的效果。

教师手语的语感,影响着聋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阅读的质量。在入学时就要接受语感的潜在影响,进行句子的多样化训练,可以采用提问、引导聋生修改句子等的方式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正如口语有语感一样,手语的语感主要表现在语速的停顿和节奏、手部,面部和身体所起的辅助作用,表情和动作也可以突出重点词句。动作表示得慢一点,幅度大一点,力度强一点,手势突出一点,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例如用手语表示“这是什么动物?”时,眼睛要眨动,头部微侧,面露疑问的表情,否则手语词汇量的限制就会导致对方误解。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的那样: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罢,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罢……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在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的交叉作用下,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让学生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高层理性,在理性的关照下,再进入高层感性,如此螺旋式上升,语感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二、在情境中感受语感

情境的设置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场所。聋生的听力障碍导致了很多语境的不能理解,但情境的设置,教法的多样化,是启动学生激情的添加剂。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步增强,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来再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能唤醒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动力和求知欲望。

例如执教《小虾》的公开课,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就带了一只活的小虾来到课堂,看到小虾挥动着钳子张牙舞爪的样子,学生兴趣顿生。课文的重点也迎刃而解,对于一些重点字词的把握,比如“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的,眼珠一突一突的”也读得韵味横生。巧妙的语言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从中产生移情体验,再进行知识牵引和语感培养,可让学生从实践角度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三、在品词析句中发展语感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只要反复诵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叶圣陶先生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标准的手语表达,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到文意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

经典古诗文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琅琅上口,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语文学习必须与文本发生情感共振效应,达到人本合一的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正确的诵读表现了诗文的声律特点和节奏关系,配上手语和表情,再现诗歌的意境,传达诗人的感情,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这样的语文课定会是一个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的课堂。例如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首先要求学生按照传统的断句方式来进行处理,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在此基础上,按照“平仄”规律朗读,一句诗中,平仄相间,抑扬顿挫,避免了千篇一律,增强了诗文朗读的节奏感,体现音乐美,读来跌荡回环,更觉意境深远。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深层理解后,允许学生展现出即兴发挥、灵感所现的体态语,对于肢体训练、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体现真正的自我,这与“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也是一脉相承的。

聋生的沟通工具是手语,让我们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把握手语语感的内涵,切实提高聋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果我们把每一篇文章都当成美文品味,那么我们就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赵锡安:《中国手语研究》华夏出版社,1999年

2、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3、张宁生:《培育人文精神 促进全面发展》,《现代特殊教育》7-8月期,2003年

4、语文课程标准

       


责任编辑:本站

评论 更多>
暂无评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2000    举报邮箱:jubao@xkw.cn 技术支持:学易云